一場震驚世界的金融風暴正席卷而來。這對中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發展和轉型機遇。
第一,全球產業轉移機遇。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存在重新調整的客觀要求。從制造業部門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制造業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東亞三大區域,其中東亞地區是以中、日、韓三國為代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比重從3%提高到2007年的13.2%。目前,中國的制造業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位居美國之后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制造業國家。
全球金融危機在客觀上加速了西方國家制造業的不景氣,有助于加速中國的“世界工廠”的形成,給中國制造業發展帶來歷史性發展契機。目前,盡管中國宏觀經濟同樣面臨周期性下滑趨勢,但制造業的景氣度還是保持在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機后的產業格局調整中,中國將強化其制造業中心的地位,并在近期內很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
第二,產業升級機遇。從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機會看,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家經濟在金融危機重創之后,2009年將陷入衰退或衰退的邊緣,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勢必向發展中國家加速轉移,以對沖本土經濟不景氣帶來的不利影響,這將對中國制造業的成長和升級帶來歷史性契機。特別是,我國以消費型增值稅為代表的稅制改革和一系列產業轉型政策的實施,必將給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自主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為中國產業升級和企業產品升級創造新的機會。
第三,中國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啟動總投資超過4萬億元的一攬子建設和促進經濟發展計劃。中央的決策和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的落實,一定會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