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中國在污水處理方面的投資將達到3000多億元!暗案狻彪m大,但“長不大”的中國水處理企業能夠吃到的卻很小。
“我們自1992年起就在做水處理,到現在也沒有賺到多少錢,企業規;緵]有多大變化!痹9月25日由本刊參與主辦的“湖州打造高端水處理設備研發制造基地”研討會上,浙江大港飛英環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明說。
周明的“成長難題”,可以說是國內整個水處理行業的困境。以在水處理板塊領跑浙江的湖州地區為例,產業規模達到一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水處理企業只有四通和歐美兩家(其中歐美在2006年時已被美國陶氏化學收購),其他水處理企業大都是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內的中小型企業。
而從整個國內水處理行業來看,水處理企業雖然有近萬家,但利潤率基本都在10%以下,屬于“長不大、餓不死”的中小型企業。
市場前景巨大
事實上,國內水處理行業,不論是從政策導向,還是從市場需求上來看,都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預計環保投資將在15433億元,而水處理作為其中的重要板塊之一,投資額將達到3000多億元。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水處理方面還存有較大的差距,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備,污水處理率偏低等都是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其中,就污水處理率而言,歐美發達國家都在80%以上,美國、荷蘭等國家的污水處理率近些年甚至超過了90%,而當前中國的污水處理率尚不到60%。根據環?偩帧笆晃濉币巹澋奈鬯幚砟繕,到2010年,中國的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要達到此目標,國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以及污水處理設施的采購等。
而從中國的水資源情況來看,水資源嚴重匱乏是“基本面”。中國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5,擁有的水資源卻只占世界總量的7%,而且水污染嚴重,許多河水都不適宜飲用;ㄆ煦y行分析師認為,中國在2006年到2010年間至少要建1000座污水處理站才能滿足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需要。這對中國水處理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中國的水處理市場有著幾千億元的市場需求,這無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FourWinds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投資部門總裁KimberlyTara宣稱,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投資水資源的商機無限,并表示FourWinds今年將首期募集近30億歐元在這些國家投資水資源。而國際上的水處理巨頭企業如威立雅、GE、陶氏化學等,也早已在中國的水處理市場上快速拓展著各自的市場。
中國水處理企業的“成長難題”
相比外資企業,中國的水處理企業在技術和規模上都有著很大的差距。
“水處理企業一般都有著相對穩定的現金流,但要擴大規模,卻有著非常大的困難!毖杏憰希蠖鄶祬髽I代表都表達了此種觀點。歸結原因,在于水處理企業之間存在著惡性的相互壓價競爭局面,從而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率非常低,往往不足10%。
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總工程師譚永文告訴《浙商》記者,水處理技術的日漸成熟、技術門檻降低,是導致水處理中小企業競爭激烈的主要原因。
上世紀80年代,逆滲透等水處理技術就已被引進到國內;到了90年代中后期,逆滲透技術逐漸成熟并被國內企業大量采用。受水處理市場前景的吸引,國內迅速涌現出了大量的中小型水處理企業。據相關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全國水處理企業總數在1萬家左右。對于絕大多數水處理中小企業來說,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才進行新技術研發,企業相互之間掌握的技術基本相同,于是低價競爭成為了爭奪項目的唯一“法寶”,最終導致了行業利潤的下滑,一個項目做下來,凈利潤往往很難超過10%。而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王雅珍認為,水處理業務的利潤率應該在30%左右才合理。
從競爭激烈程度來看,似乎國內水處理行業已經飽和,處于充分競爭狀態。而在實際上,情況并非如此,國內水處理中小企業由于缺乏科研實力,規模又發展不上去,只能從事低端水處理業務,接手幾十萬元或者100萬-200萬元的小型水處理項目。在高技術要求、規模較大且復雜的水處理高端項目上,外資企業占據著主導權。像生物制劑、醫藥中間體的分離,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這些項目往往由威立雅、GE、陶氏化學等外資巨頭承攬下來。國內公司最多只能在工程建好后做一些系統維護的工作,水處理的一些關鍵設備和技術也控制在外資公司手里。
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圖表來反映當前中國水處理業的競爭格局,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密集在低端水處理領域,并在相互之間展開著以壓價競爭為主要形式的“廝殺”。而在高端技術領域,幾家國外水處理公司在中國水處理市場的“藍海”中,分享著高利潤帶來的豐厚回報。
以陶氏化學成員企業歐美環境為例,歐美環境主要有水處理工程和水處理設備兩塊業務,“在水處理工程方面,我們往往只接大項目,因為在小項目上很難賺到錢,有時甚至虧本。水處理設備銷售收入是我們的主要利潤來源,由于技術上在國內領先,我們接到的訂單往往很多,有時會因供不應求而不得不放棄一些訂單。”歐美環境相關負責人王寅亮告訴《浙商》記者,“水處理設備的利潤空間比較大,能夠給我們企業帶來高速增長,去年我們的增長速度為120%!
中國水處理企業如果繼續停留在同質化的低價競爭層面上,那么水處理中小企業還將是“扶不起的阿斗”,水處理市場“蛋糕”再大,企業能吃到口的還是那么一點兒。
打入高端市場分享“大蛋糕”
中國水處理中小企業如何突破成長瓶頸,進入高端水處理市場分享“大蛋糕”?這已是擺在眾多水處理中小企業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周明認為,把多家水處理中小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一家大型水處理公司,既能避免惡性競爭,也能承接一些大型水處理項目。“基礎水處理項目的市場空間非常大,而且在這方面,我們掌握的技術也已經非常成熟。”
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總工程師譚永文認為,由政府牽頭,引導創投、風投以及銀行貸款等資本介入,集聚優勢企業打造地區產業集群的路子值得嘗試。目前,湖州地區正在做著這樣的嘗試,湖州市經濟委員會作為政府部門,正為“把湖州打造成為高端水處理設備研發制造基地”這一目標積極地聯系著創投和銀行。湖州市經委主任曾國興認為,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對于眾多水處理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勢單力薄,很難獲得較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僅僅靠自己積累資金和技術實力,又很難進軍到高端水處理市場與外資水處理企業同臺競爭。
而政府在公信力和組織力方面,相對單個企業有著很大的優勢,在吸引投資和組建地區產業集群上,政府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水處理行業,水處理設備的利潤空間相比水處理工程要厚得多。國外水處理巨頭企業的盈利點也主要來自擁有著高端技術專利的水處理設備。對于中國水處理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科研開發由于需要投入經費巨大,也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所以沒有多少企業能夠真正建立起研發部門。
“與專業研發機構合作,建立研發基金進行技術開發與攻關,對目前國內水處理企業來說,是比較可行的方法!睋T永文介紹,國內從事分離膜研究的院所、大學近100家,與企業相比,這些院所、學校的研發能力要強得多,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更專業。與國內企業相比,外資水處理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主要在于技術領先上。國內水處理企業要發展壯大起來,攻破技術壁壘,掌握核心技術,是沒得選擇的選擇。在國內水處理業,將來會不會出現幾大有實力與國外水處理巨頭相抗衡的水處理業龍頭企業?這是值得期待的。國內水處理企業只有從低價競爭的“泥池”里走出來,走向聯合,才有可能進軍到高端水處理市場,真正分食到水處理市場的“甜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