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灣螺絲行業基本概況
臺灣螺絲業由于七十年代初受到日本先進技術的幫助,再加上中鋼及相關配套業如機械裝備、工模具、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先進技術支撐,因而臺灣螺絲業發展較快,現有企業約1800家。2000年產量達140萬噸,出口126萬噸,2001年產量為120萬噸左右,出口105萬噸,下滑15%左右,這主要是由于受到美國9.11事件和美國、日本經濟衰退影響。
臺灣螺絲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內外貿易的增長,隨之也醞育出臺灣區螺絲同業公會、臺灣區螺絲貿易發展促進會和臺灣區協同螺絲發展促進會等三大團體。
臺灣區螺絲同業公會創立于1969年,主要有春雨、永豐、嘉益、三星、路竹新益、國豐、環球、竹南等八大廠商發起成立。現擁有會員468家。該會主要功能為加強國際交流、協助拓展國際市場、依據有關政策加強會員溝通與聯系、積極開展各種服務活動、促進會員產業升級、提升經營競爭力并協同建立良好生產秩序、加速市場營銷。
臺灣區協同螺絲發展促進會于15年前由東新、圣榮、朝健、長鋼、嘉泰、益達、宗德、山明等九家螺絲內銷經銷商以“實際的行動與美好的憧憬”,共同攜手創立了協同螺絲聯誼會。大家本著“促進同行業和諧、增進彼此感情、切磋經營理念、創造共同利益”的宗旨,發揮螺絲人吃苦耐勞、熱情、豪邁的精神,在每一位會員同心協力、默默奉獻及每位顧問、業界前輩支持下,目前該會已擁有會員180多家緊固件經銷商,成為臺灣區內緊固件經銷商的團體。該會每年銷售額占全臺灣緊固件內銷市場的70%左右,約7000萬美元(臺灣目前內銷經銷商約800家左右)。
臺灣區螺絲貿易發展促進會成立已14年。瑋展公司董事長蘇深貿先生所創立。目前擁有會員近100家,主要成員以螺絲產業外銷貿易為主及周邊協力工廠配合單位所組成。臺灣緊固件外銷是由生產工廠及貿易商共同構筑而成的外銷網。多年來在“產銷協調、分工合作、會員競爭力提升、經營管理交流、國際行銷分享”的宗旨下,特成立該會,作為與螺絲公會一個很好聯誼及溝通渠道,同時促進兩會會員的情感交流與經貿往來,推進外銷市場拓展,加速國際貿易增長。
由此可見,根據三大團體的宗旨和主要功能,在整個市場中有分工,但又相互溝通和協調的發展。從而為臺灣螺絲業發展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考察臺灣螺絲業的幾點體會
1.通過這次訪問,對臺灣螺絲業有所了解,尤為印象深刻的是臺灣的線材加工業的水平較高,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緊固件制造商把合格的線材經過冷鐓或者冷擠壓、溫鐓、熱鐓、切削、螺紋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工序,最終成為連接各種部件緊固產品——即緊固件。在這一生產過程中,無論在哪一道工序都與線材的質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原材料化學成份、線材的圓整度、硬度及金相組織狀態等對緊固件生產起到相互制約作用,而且,原材料在緊固件產品制造成本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略有著錯將對生產成本和企業的效益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原材料是緊固件行業的重中之重。
正是由于原材料在緊固件制造業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國際上先進國際從六十年代起,就開始對冷鐓或冷擠壓用材進行研究,建立和制訂緊固件線材的標準及技術要求,適合于不同產品和變形工藝需要,從而使高強度、高性能、非標異型件有了飛速發展。
臺灣地區的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國際先進的冶煉和扎制技術的推動下,尤其是在日本鋼鐵工業和線材加工技術的幫助下,在臺灣螺絲業的協同下實現了從冶煉→扎制(粗、中、精)→冷卻→盤卷(形成熱軋線材)→酸洗→伸線→退火→磷皂化→伸線球→化材的生產自動化,形成了從冶煉到伸線球化及磷皂化直到工藝料的先進生產工藝流程。從而為緊固件行業提供了十三種工藝近100多種牌號成品(按JIS或SAE/AISI標準)線材,使得螺絲制造商可以根據產品的性能變形工藝、熱處理及表面處理等要素,選擇合適的線材加工產品。該企業年產線材170萬噸,產值851億新臺幣,在臺灣地區千家企業排名第8位。除該企業外還有40家具有一定規模的材料改制企業,如燁聯(產值323.6億新臺幣,排名第29位)、嘉益(產值33.32億新臺幣,排名第310位)、廣泰、燁興、豐興、龍慶、華新卡本特、強新等企業,2001年臺灣地區線材產量達到248.5萬噸。特別是參觀了春雨崗山線材加工廠,該廠投資約15億新臺幣,購置一條連續式自動退火線及酸洗磷皂化自動生產線,月產線材7000-10000噸,除40-50%自用外,還有部分內銷和出口。聚亨在泰國投資2億美元,興辦一個現代化的線材加工廠和自攻螺釘、纖維板、墻板螺釘生產廠。生產中心已從臺灣轉移到泰國,目前每月可加工線材(氫氣保護光亮退火)1萬噸,各種小螺釘5000噸。
由此可見,以臺灣中鋼公司為核心,加上40多家企業的協同,使臺灣緊固件行業用材得到了滿足(臺灣線材以內銷為主占96%左右,出口8萬噸,約39.4億臺幣;進口3.5萬噸,約13.1新臺幣,主要從日本進口)。這一良好的基礎條件不僅為臺灣螺絲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又為臺灣螺絲亞的產品結構調整——即向高強度、高性能、高附加值、非標異型件方向發展的創造了條件。因而臺灣螺絲業的產品也必將會有新的提高和增長。這也使我們看到中國大陸線材工業的差距。中國的冶金工業和線材加工業只注重量,不注重品質和品種,嚴重制約著中國基礎件工業的發展。雖然近幾年通過技術改造和調整有所改進,但仍有差距。因而中國緊固件要發展、要騰飛,商機無限,這關鍵是在于中國線材行業的調整、發展和創新。
2.臺灣螺絲業的制造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較高。
通過這次考察,從原材料、生產裝備、工模具、熱處理及表面處理等綜合起來看,臺灣螺絲業整體水平要領先于大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臺灣制造的多工位冷鐓機及相關輔助生產設備(如搓絲機、攻帽機、拉絲機等),其精度、生產率及機床穩定性均較優于大陸的裝備。因而臺灣螺絲制造企業絕大部分采用臺灣產的裝備從事緊固件生產,而且這些設備制造企業均向大陸轉移,如正曜、春日已在上海市青浦區設廠,友信、鴻利、三永三家企業都已在浙江嘉興辦廠等,目前還有擴大的趨勢。
(2)臺灣地區工模具十分注重技術創新,采用CAD,將工模具設計融入在用戶產品開發之中。大量采用超硬材料及優質合金材料,并配置先進的熱處理和表面處理技術,所以臺灣的工模具產品精度和壽命均較高。
(3)臺灣螺絲企業勞動生產率較高。由于有了較優良的原材料、裝備、工模具、熱處理及表面處理等的支撐,所以臺灣螺絲制造企業人均勞動生產率較高,譬如三星公司人均銷售額超過10萬人民幣以上,春雨公司達到人均100萬人民幣,春日公司達80萬人民幣,韞達公司達70萬人民幣,一般中小企業均在30萬元以上。在臺灣區2001年的1000名企業排行榜中緊固件企業也有一定席位,其中三星公司列第281位(年銷售額37億新臺幣),春雨公司列332位,路竹新益列468位,聚亨列724位,晉禾列737位,東微列739位,朝友列824位,世豐列830位,久陽列847位(年銷售額10.5億新臺幣,約2.5億人民幣)。
(4)臺灣螺絲制造業走規模化生產經營方式。臺灣螺絲制造相對集中在臺南、高雄等南方一帶,尤其是崗山地區更為集中。這樣就為臺灣中小螺絲企業走專業化分工協作創造了條件。由于螺絲制造屬勞動密集型,利潤率低,市場競爭又激烈,所以螺絲企業均走規模化生產經營方式,一般中小企業生產設備均在50臺套以上,以三星、春雨、聚亨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一般生產設備在200-300臺套以上,從而企業的生產總量從幾千噸到10多萬噸,以規模占領市場。
(5)臺灣螺絲的產品90%是出口,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和歐洲。因而產品質量十分重要,臺灣螺絲企業注重和強化質量管理,主要生產企業均通過ISO9002或QS9000的評審以及A2LA實驗室認證,借助于計算機加強物流管理,產品質量得到了控制。
3.臺灣螺絲業比較注重產品結構調整。臺灣螺絲業的年產量在120-150萬噸左右,但其中普通緊固件占多數,所以造成一般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為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這幾年臺灣螺絲業面對市場變化,注重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向高強度、高性能、高精度、非標異型件及汽車專用件方向發展,取得一定的實效。例如三星公司原來的生產以普通螺母為主,但近幾年注重高強度、非標異型螺母、組合螺母等產品的開發,形成月產6500噸水平,從而使企業走出了困境。
4.臺灣螺絲業重視環境保護。總的來講,這些企業環境整潔,特別是三星、春雨等大公司十分重視環境保護,投入大量資金做好三廢處理,廢水排放達到環保要求,并且還率先通過ISO14000認證,還把消防安全等與環保共同列入企業的形象工程,取得較好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