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中國汽車零部件“十一五”專項發展規劃》(評審稿)日前已完成。有關專家認為,《規劃》為汽車零部件企業提供了新的商機。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正智日前介紹說,“十一五”汽車零部件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指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牽頭制定。 《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形成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形成層次分明、比較穩定的專業化和規模化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為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強有力支撐,為把我國建成世界零部件制造基地打下堅實基礎。按照規劃,2010年,我國零部件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其中,OEM配套產值6300億元;售后維修市場1700億元;出口4000億元(500億美元)。 《規劃》確定的技術創新目標是:培育和發展自主品牌產品,提高發動機、變速箱、汽車控制電子等關鍵總成核心技術的掌控能力,2010年汽車輕量化達國際2005年先進水平(降低自重10%左右),2010年研發費用占銷售額3%左右。 產品出口目標有:2010年零部件出口達到500億美元左右,(轉載中國鍛壓網)平均每年增長27.5%,爭取30%出口產品進入國外配套(OEM)市場,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品比例增加,建成一批零部件出口基地。 《規劃》還定出一些重點發展產品,這些產品將給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如“十一五”后期歐4排放發動機;混合動力汽車零部件產品;汽油機直噴系統(DGI);柴油機顆粒凈化裝置;廢氣再循環(EGR);CVT、AMT、AT、DCT變速器;低地板客車底盤系統;電動轉向裝置(EPS);輕量化車身(大量用鋁、鎂、高強度鋼等);提高新車安全性,與C-NCAP相關的汽車結構件;兒童安全座椅;行人安全保護裝置;用車特殊底盤件;電子、巡航控制系統;電子穩定程序(ESP);電子隨動轉向燈及LED車燈;車載診斷系統(OBD);柴油機共軌電噴系統;輪胎監測系統;總線技術(CAN、LIN);車身智能控制系統;衛星定位系統(GPS)及電子地圖等。 張正智表示,“十一五”期間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另一個商機是,國家發改委正在起草《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方案》。今年10月初,國家發改委已與美國卡特比勒公司簽署了意向書,中美將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領域開展合作。2006年8月,卡特比勒公司在上海臨港工業區建立了“亞太制造中心”。 目前,美國從事零部件再制造的企業有5萬家左右(用于售后維修市場)。中國未來零部件再制造市場也很廣闊,廣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應予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