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歐盟對我國不銹鋼緊固件進行反傾銷調查后,2006年又開始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碳鋼緊固件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獲悉,歐盟“歐洲工業緊固件組織”擬于近期向歐委會遞交申訴書,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碳鋼緊固件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歐委會很有可能接受申請,預計9月份正式立案調查。 在2004年歐盟對我國不銹鋼緊固件進行反傾銷調查后,2005年裁決征收11.4%~27.4%的反傾銷稅,對我國緊固件行業造成不小的沖擊。為何短時間內歐盟對我國緊固件行業連續提出反傾銷調查呢?這與這兩年行業的快速發展不無關系。 產品出口急劇攀升 據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緊固件專業協會統計,2005年中國緊固件產量達到390萬噸,占世界緊固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強,實現銷售收入298億元,出口產品150.75萬噸,創匯達到17.85億美元,位居我國基礎件產品出口之首。 緊固件專業協會會長馮金堯說,“十五”期間,中國的緊固件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14.32%,銷售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23.07%,出口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4.91%,出口創匯年平均增長率為31.95%。到“十五”末,產量比“九五”末翻了近一番(轉載中國鍛壓網),銷售收入是“九五”末的2.7倍,出口總量是“九五”末的近3倍,出口創匯是“九五”末的3.8倍,這大大超過了“十五”計劃目標。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緊固件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高。在寧波召開的中國緊固件進出口貿易研討會就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荷蘭、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采購商。 馮會長介紹,目前行業已有200多家外資企業,占全部總資產的1/4,這其中臺資的比重較大。他預計,“十一五”將會是緊固件行業的第二個引資高峰,因為像日本、韓國許多為汽車、電器行業配套的企業,已經表達了合作的初步意向,還有美國、德國等代表團來考察洽談。 寧波緊固件的地位 寧波是我國主要的緊固件出口基地,目前有上千家緊固件生產企業。2005年寧波市緊固件行業共完成銷售收入100億元,占到全國同行業的1/3。 在全國銷售收入規模達億元的39家緊固件企業中,寧波就占了20家;出口創匯在500萬美元以上的29家緊固件企業中,寧波就占了19家,這些企業的出口數占全行業出口的31.8%。 而此次歐盟對中國的碳鋼緊固件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將給寧波緊固件帶來沉重的打擊。這是因為寧波緊固件生產企業90%有以碳鋼為材料的產品,據統計,該案將涉及寧波市9000多萬美元緊固件產品出口,為寧波市近年來遇到的第一大反傾銷案。 為此,寧波緊固件工業協會組織下屬20余家骨干企業召開了緊急會議,并已經著手開展調查研究和收集相關材料,準備集體應訴。寧波緊固件工業協會樊玉龍表示,以前寧波市企業參加的反傾銷訴訟多為企業單獨行動,少有團體性的訴訟,這給勝訴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次協會組織行業內企業集體應訴,實現資源共享,相信勝訴的概率會更高。 產品結構亟待轉變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雖然中國緊固件產量穩居全球第一,但產量占的比重與銷售額不成比例,298億元的銷售額卻僅占世界總銷售額的10%左右;出口的平均價格為1240美元/噸,低于亞洲其他國家的平均價格水平。比如日本緊固件行業的平均價格是2204美元/噸,韓國是2326美元/噸。尤其是我國從國外進口的平均價格高達9000多美元/噸,相差8倍。凸顯了我國緊固件行業存在的產品結構不合理問題。 如何擺脫一方面靠大量生產與出口中低檔普通緊固件賺取微薄利潤,另一方面卻又高價大量進口汽車、IT行業及重大工程用高強度、高精度、異型緊固件的現狀,馮會長認為,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使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不斷升級,改變現在出口產品的(轉載中國鍛壓網)增長方式勢在必行。 他建議,業內企業應加強與鋼鐵企業合作,不斷開發高純精度、高性能、高質量的冷鐓鋼,尤其是不銹鋼、特種鋼(耐腐蝕、耐高溫、抗疲勞)和非調質鋼,從原材料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多樣性。 其次要采用新工藝,提高工藝水平。大力推進非調質鋼及低溫快速球化新工藝和免退火新技術,不斷提高冷鐓用原材料加工水平。同時不斷加強工模具制造技術,提高加工技術和水平,大力采取超高硬和超韌性的新型材料,推廣真空熱處理、新型表面鍍復工藝,提高工模具精度和壽命。 再次還要采用先進的裝備,提高制造水平。冷鐓機制造要學習日本、歐美及我國臺灣的先進技術,用信息技術促進升級換代,不斷提高加工精度及整機的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此外,要增加高強度、非標、異型件的出口,改變現在產品的出口增長方式。重點發展熱處理(包括滲碳類)產品、重量是10.9級以上高強度緊固件及各類非標異型件、組合螺釘及組合件、不銹鋼緊固件、IT產業微型螺釘、自鎖類緊固件、鈦合金緊固件、汽車專用緊固件及各種表面處理、化學涂料類緊固件,不斷提高全行業的產品檔次和水平。 2.5萬余家浙江外貿企業應對出口反傾銷有章可循了,《浙江省應對出口反傾銷暫行辦法》已于近日正式出臺,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反傾銷地方性文件。 根據《辦法》,今后浙江省外貿企業在應對反傾銷時,要遵循由政府及有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各司其職、有效聯動構成的“三位一體”機制。對此,諾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毅表示,“諾力”的成功逆轉,靠的就是與機電進出口商會、省外經貿廳、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的多次溝通,最后由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出面與歐盟磋商,使歐盟最終改變了對“諾力”的不公正裁決。 與“諾力”相反,過去也曾出現企業不愿參加由(轉載中國鍛壓網)商會組織的集體應訴,希望通過“單打獨斗”,贏得對自己有利的訴訟結果,從而改變行業的原有利益格局。對這種現象,《辦法》特別強調,應訴企業應以行業整體利益為重,接受應訴組織單位的協調,禁止排斥其他企業應訴,確保行業集體抗辯的有效性。 今后,浙江省外經貿行政主管部門將定期發布出口反傾銷預警報告,預警按緊急程度由高到低設紅、黃、綠3個等級。“紅色”表示根據目前的出口情況,該產品已面臨設限威脅;“黃色”表示繼續保持目前的出口速度,該產品可能招致設限威脅;“綠色”表示該產品與設限威脅尚有一定的空間,可繼續出口。 為了提高《辦法》的約束力,此次還特別規定了對違規企業的罰則,拒不執行應對出口反傾銷相關措施的企業將被通報,并記入該企業信用記錄。據了解,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