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并非風光無限 當心暗礁險灘
目前我國1.5兆瓦以下風電機組已實現批量生產和安裝,2兆瓦風電機組已下線,與此同時,各地發展風電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早在去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風電裝機容量率先突破100萬千瓦,與之伴隨的是張家口、圍場、酒泉等紛紛崛起的風電基地。截至去年7月底,國內風電機組制造商已達40余家,其中,既有金風科技等行業先行者,也有東汽、華銳等強勢介入的傳統設備制造商,還有在國內建廠的外資企業等。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超過以往20多年的累計裝機容量。而去年年底上市并在一夜之間造就28位億萬富翁的金風科技,更是讓這一產業贏得無限風光。但在飛速增長的數字后面,又有著怎樣的暗礁險灘?
盡管發展很快,但與歐洲國家相比,我國的風電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風電機組制造方面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研發能力比較薄弱。據專家介紹,目前國際上主流機型已達到2-3兆瓦,而我國只可以自行設計1兆瓦以下的風電機組,1兆瓦以上的從總體來說還沒有完全掌握核心技術。
據了解,目前除沈陽華創等少數企業依靠與國內大學合作自主研發外,目前多數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都是通過引進技術進入風電產業。但購買國外成熟的風電技術進行許可生產,往往買不到核心技術,因此很難進行二次開發;而與國外設計技術公司聯合設計、國內生產,或是與國外公司合資引進其成熟技術在國內制造,即便能擁有自己的產權,如果缺乏自身的研發能力,不能真正完成消化、吸收和創新工作,企業也同樣很難掌握核心技術。
現國內風電產業建立在不很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的井噴式增長,不但難以持續,甚至還會對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無怪乎有專家憂心忡忡的表示,風電產業發展得特別快并不見得就是好事。
目前,在國內50多家風電機組制造商中,除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及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等少數企業具備大批量生產能力外,大部分企業還只能小批量生產,或正在進行樣機試制、整機設計。但由于風電機組供不應求,有些制造商的樣機剛剛下線或兆瓦級風電機組還在設計中,就已接到了求購訂單。
風電機組屬于高新技術產品。一臺樣機研制出來后,首先要經過2000小時以上的試運行和發現、解決問題,繼而進行小批量生產。隨后,如產品在風電場運行沒有問題,才可以大批量生產。
這個過程國外對此有著嚴格的要求,因為很多問題只有在運行過程中才能暴露出來。嚴格意義上說,一臺真正合格的風電機組,至少要經過兩三年以上的運行考核。這個過程可以想辦法加快,但該走的一步都不能少。
“如果將裝機容量量化為具體數據或指標,要求每年裝多少的話,很可能促使企業這一步沒走完就邁入下一步了,這其中不無風險!
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環境極其惡劣,而我們對究竟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的認識、理解及實踐還遠遠不夠!斑@需要一定的時間”。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政策的保駕護航和風電機組巨大需求的刺激下,眾多企業紛紛上馬風電項目。
目前企業的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風電場建設、整機組裝和零部件制造等方面,而設計與咨詢、運輸與安裝、運行與維護、監測與認證等技術服務行業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此沈陽華創的內部人士不無擔憂:以前蜂擁而起的彩電生產線、汽車生產線等項目,眼下又剩下了幾家?
除了部分配套零部件企業意欲進入整機領域外,還有一些資金雄厚的企業也希望在風電產業分的一杯羹!斑@其中也有不少風險。”風力發電機組技術門檻比較高,對缺乏技術積累的新進入者有較大障礙。企業應專注于自己的長項,把產品做到最好!安坏阶约翰皇煜さ念I域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不是有了資金就可以做好”。目前普遍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只要有資金就可以買最好的設備,做出最好的整機。
事實上,“是先有整機的總體設計理念,然后據此對各個部件提出設計要求,再根據要求進行制造。不了解技術要求,即便買來最好的部件,總裝也不一定都成功。”資金可以買來設備,但買不到人才隊伍。風電行業屬于新興產業,國內普遍缺乏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尤其是總體設計和高級管理人才!
注:《中國工業報》2009年6月23日報導,在“風電服務業發展前景看好”文章中,小標題為“風電業將洗牌”中說:“風電產業大洗牌,今年肯定會開始。70家整機廠商,年底有一、二十家停產很正!薄T谌涨芭e行的2009年中國風能產業對話資本論壇會上,深圳風發科技董事長周慶余語出驚人,“上海有家做大風機的企業已經關門了,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大冶特鋼4.98億建設特鋼鍛造項目
大冶特鋼計劃投資4.98億元建設特殊鋼鍛造工程項目,包括新建兩條鍛造生產線:一條是年產3.5萬噸鍛材(件)和模塊的45MN快鍛液壓機生產線;一條是年產4.5萬噸鍛材的16MN徑向精鍛生產線,
目前我國每年有25%的中高檔模具鋼依靠進口,同時進口量還在不斷增加。大冶特鋼建設項為2011年,達產時間為2014年。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2.44%,投資回收期為6.4年(含建設期)。
●中國鍛壓協會出版《中國鍛造行業發展研究(2009)》即將發行
中國鍛壓協會于2003年首次出版了《中國鍛造行業發展研究》,在行業內部發行。那時我國剛加入WTO,是改革開放20多年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實踐證明,記錄了當年中國鍛壓行業的現狀。中國要現代化必須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規范化的經濟市場中,吸取先進技朮。先進裝備,提高我國鍛壓行業的綜合水平,事實證明得到很大提高和發展。現時隔5年多再次出版《中國鍛造行業發展研究(2009)》,繼續闡述鍛壓行業現狀、規劃發展方向,旨在為中國鍛壓行業的發展,再起引領和推進作用。
這次編撰的《中國鍛造行業發展研究(2009)》按鍛造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研究、鍛造工藝
現狀及發展方向、鍛造裝備現狀及其發展方向、我國鍛造行業的發展思路四方面進行闡述。同時結合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對我國鍛壓行業所面臨的競爭,提出我們對中國鍛壓行業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思路。
本文獻供政府有關領導、鍛壓相關企業領導和從業人員、科研院所教學和科技工作者等,制定政策、行業規劃、企業發展、技朮改造、學術研究、教學等參考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