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7日與網民在線交流時透露,“十二五”規劃中,中央政府確定的經濟發展速度是7%。但研究人士普遍認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仍會高于這一目標,在“十二五”末期可能回落至8%-9%的水平。
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常健表示,“過去的經驗表明,實際的增長速度都會超過政府此前預期的目標。”
“十一五”規劃中,中國政府提出的經濟年均增長預期目標是7.5%,但實際增長速度達到了11.2%。在“八五”“九五”和“十五”計劃中,中央政府給出的增長目標分別是6%、8%和7%,但最后實際增長率均超出預期,達到12.3%、8.6%和9.8%。
由于地方政府通常以中央政府的預測目標為經濟增長底線,中央政府則壓低增長目標,以避免各地的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遏制投資沖動。因此,關于經濟增長的預測,政府通常表現得較為保守。
盡管地方政府仍在追求較快的增速,但不少人士注意到,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挑戰:國內通脹壓力顯現、勞動力供給逐漸下降、人口紅利漸漸消失、資源環境約束、人民幣升值、出口增速減緩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這些可能導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
“在中期,中國的實際GDP增速將下降至7%-9%的區間”,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等認為,若果真如此,則中國過去數十年兩位數的增速將終結。
巴萊克資本預計,2011年-2012年中國經濟將以9%-9.5%的速度增長,2013年-2015年降至8.5%-9%。
美林美銀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我們預計‘十二五’頭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9.3%和9.1%,到2015年會慢慢降至8.0%-8.5%。”
溫家寶在27日還表示,“十二五”期間GDP單位能耗要降低16%-17%。他還稱,“我們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盲目鋪攤子,那樣就會造成產能過剩,環境資源壓力加大,經濟發展不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