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場評論指出,要想真正實現國產品牌汽車的輕量化,知易行難,存在種種困難。
北方工業大學的汽車技術與產業發展研究學者郭碩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汽車輕量化技術的研發面臨兩大困難:一方面,要打破輕量化技術的發展所涉及的眾多學科之間的壁壘,形成綜合性、系統性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國家應該發揮作用,做出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超前部署。
事實也證明,盡管早在2008年,汽車輕量化產業創新聯盟就已經建立,但是在這一領域企業基本處于單打獨斗狀態。郭碩文說,汽車企業對汽車輕量化關注度明顯不夠,尤其是國產品牌。如果持續下去,汽車企業將會失去一次技術跨越的絕好機會。
而且,國內一些企業在實施“輕量化戰略”的同時,經常會出現偷工減料的行為,導致汽車安全性受到影響。
以商用車為例,目前國產的重卡輕量化技術手段包括采用鋁合金油箱、采用少片簧或橡膠懸掛、把斜交胎換子午線輪胎、雙胎改單胎等,大多停留在比較簡單的零部件替換和輕質材料使用階段。將驅動橋改為轉向橋、雙層梁改為單層梁,也是國產輕量化重卡常用的技術手段。但受到國產金屬材料技術水平的限制,造成減重幅度有限或是在減重的同時大幅降低車輛的承載能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譚秀卿認為,某些企業的輕量化產品是在偷工減料,通過減少鋼板厚度和配件數量實現輕量化,最終會威脅到行車的安全。安全是底線,跳過安全談輕量化沒有任何意義。
有數據顯示,輕量化汽車材料市場在2010年的收入達到380億美元,并估計在符合環保法規的需求推動下,到2017年該數字有望達到953.4億美元。
發展汽車輕量化,中國汽車企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