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布什內爾(Nolan Bushnell)原本可以擁有蘋果的三分之一股權。
電腦游戲機廠商雅達利(Atari)的創始人諾蘭·布什內爾原本有機會對蘋果投入5萬美元的種子資金,而他白白放過了這個機會。在雅達利,布什內爾是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最早的上司之一。
如果當年布什內爾對蘋果進行投資,那么他原本可以擁有這家公司的三分之一股權。時至今日,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
羅納德·杰拉爾德·韋恩(Ronald Gerald Wayne)原本可以擁有400億美元的身家。
羅納德·杰拉爾德·韋恩是蘋果的第三位聯合創始人。在1976年創立蘋果的兩個星期以后,他以80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自己所持這家公司的10%股份。隨后,他又宣布放棄索取蘋果所有權的全部權利,從而拿到了1500美元。
如果韋恩保留10%的蘋果股份,那么現在他的身家就能達到400億美元左右。
曾經五次對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說“不”的惠普高管。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供職于惠普,負責設計工程計算器。在工余時間,他創造了一臺個人電腦,這臺電腦就是后來的蘋果1(Apple 1)電腦。
沃茲尼亞克曾五次請求以前惠普首席執行官約翰·楊為首的高管生產他創造出來的這種個人電腦,但每次都遭到了拒絕。后來沃茲尼亞克就從惠普離職,跟他的伙伴史蒂夫·喬布斯一起開創了一家名為蘋果的公司。
喬·格林(Joe Green)聽從父親的建議,對Facebook說“不”。
喬·格林是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大學時代的舍友,他聽從父親的建議,拒絕幫助扎克伯格一起創建Facebook。
當格林和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就讀時,兩人創建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網站,這個網站在校園里給兩人惹來了麻煩。當扎克伯格邀請格林幫助他創立Facebook時,后者的父親勸阻他不要再跟扎克伯格合作開發項目。如果當時格林加入了Facebook,那么原本可以拿到這家公司大約5%的股份,到現在的價值為30億美元左右。
風險投資公司Battery Ventures不愿為Facebook提供融資。
Facebook是在扎克伯格的哈佛大學宿舍里起步的。在2004年,總部位于波士頓的風險投資公司Battery Ventures曾與扎克伯格進行談判,準備對這家公司進行投資,但隨后放棄了這項計劃。如果當初Battery Ventures沒有退縮,那么Facebook原本可能會留在波士頓地區。當時曾參與談判的Battery Ventures合伙人斯科特·托賓(Scott Tobin)后來說過,Facebook是“最大的‘漏網之魚’”。
風險投資公司Bessmer合伙人大衛·考恩(David Cowan)不愿跟谷歌的聯合創始人見面。
幾年以前,科技創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發布了被其成為“反投資組合”的名單,這份名單列出了Bessemer本來應該投資、但最終卻沒有投資的公司名單。對于風投世界來說,這無疑是件有趣的事情。
在這份名單中,“最棒”的故事之一是大衛·考恩如何錯過了對谷歌進行種子投資的機會?级鞔髮W時代的好友蘇珊·沃西茨(Susan Wojcicki)當時把她的車庫租給了塞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作為谷歌的第一個辦公室。沃西茨曾試圖讓考恩跟布林和佩奇見面,但考恩不愿到這兩人工作的車庫里去。
有報道稱社交視頻應用Viddy聯合創始人布倫特·奧布萊恩(Brett O’Brien)拒絕了一項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去年,布倫特·奧布萊恩創建的創業公司Viddy轟動一時。當時,照片共享應用Instagram剛剛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而Viddy經常都被稱作“視頻領域中的Instagram”,其月度活躍用戶人數已經達到3000萬人左右。
有報道稱,Twitter曾試圖以1億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Viddy,但被后者拒絕。不過,奧布萊恩對這些報道予以否認,稱Viddy與Twitter之間的談判并未進入實質階段。無論如何,沒能拿到Twitter的要約對Viddy來說實在是太糟糕了,后者的人氣度隨后極具下降,而奧布萊恩剛剛丟掉了首席執行官的工作。
黑莓聯合創始人邁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原本以為黑莓Storm能對抗iPhone。
自蘋果推出改變了智能手機市場“游戲規則”的iPhone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6年。在這一時間段中,黑莓僅推出了黑莓10這一種比較可靠的產品來挑戰iPhone。市場的一致觀點是,黑莓此舉來得過晚,對iPhone構不成什么威脅。
但在2008年時,黑莓(當時名為RIM)原本有機會拯救自己。在那時,這家公司狂熱的忠實用戶正在等待黑莓發布觸摸屏黑莓Strom手機。但是,Storm存在諸多問題,而且很難使用,導致這些忠實用戶改投蘋果的懷抱。黑莓聯合創始人拉扎里迪斯在2011年底辭去了聯席首席執行官一職,并在最近辭去了黑莓董事的職務,切斷了與這家公司之間的最后聯系。
楊致遠(Jerry Yang)拒絕了微軟440億美元收購雅虎的要約。
在2009年,楊致遠拒絕了微軟以每股31美元的價格收購雅虎的收購要約,要約總價為446億美元,這讓他名聲掃地。許多股東都對此感到不滿,希望雅虎將自身出售給微軟。這場悲劇導致雅虎陷入了維持多年的下行螺旋,直到前谷歌高管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出任首席執行官以來才有所好轉,F在,這家公司的股價僅為20多美元。
如果2009年這兩家分別占據搜索市場第二和第三名的公司合并,那么現在的搜索引擎市場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團購巨頭Groupon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拒絕了谷歌6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安德魯·梅森拒絕了谷歌對Groupon發起的60億美元收購要約,選擇將這家公司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
Groupon在這項IPO交易中籌集了7億美元的資金,其市值曾短暫達到120多億美元。但隨后Groupon盈利未能達到市場預期,且陷入了與會計問題有關的困境,其股價一路下滑。一個月以前,梅森稱其已被解聘,由公司聯合創始人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和董事會成員泰德·萊昂西斯(Ted Leonsis)出任聯席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