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數(shù)量的老鼠?
鼠,又稱老鼠或耗子,即鼠總科(Muroidea),是一種屬于嚙齒類的總科,其中含有倉鼠、沙鼠、大鼠、小鼠,以及其他親緣動物。它們廣泛分布于南極以外的各個大陸。由于難以測定各分類群之間的關系,因此也有文獻將所有鼠總科皆歸類在鼠科(Muridae)之下。目前依據(jù)分子種系發(fā)生學研究所作出的次分類,共有約280個屬,以及至少1300個種。
鼠不僅種類多而且數(shù)量驚人,估計全世界鼠的總數(shù)超過人口幾倍,最常見的除褐家鼠、黃胸鼠、黑家鼠、水家鼠外,還有巢鼠、田鼠、沙鼠、倉鼠、跳鼠、麝鼠、鼢鼠等,世界上最大的鼠是美洲的負鼠,體軀如貓,最小的鼠是俄羅斯巴爾喀什湖地區(qū)的跳鼠,大小如頂針,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它的五趾,壽命最長的是土撥鼠,壽命在15-20年。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鼠是褐家鼠,約占全球鼠類的1/3,最少的鼠是牙買加的胡蒂亞鼠,現(xiàn)只有一對保存在托育園。
老鼠每年吃掉的糧食多達數(shù)千億斤,還破壞草原,傳染疾病,所以鼠是“四害”之一。老鼠因偷吃、啃壞東西而得惡名,令人討厭,因此,“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鼠字組成的詞語也多含貶義,如“鼠目寸光”,“鼠竄狼奔”,“鼠肝蟲臂”,“鼠牙雀角”,“鼠竊狗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