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南昌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鍛壓教研室楊國泰教授負責的《 機械壓力機隔振技術》獲一九九三年省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鍛錘隔振技 術的推廣應用》獲一九九三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楊國泰教授表示,鍛錘運行時會產生很大的振動,對周圍的人和物造成 很大的危害和影響,對其危害的控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隔振。在鍛錘隔振 的計算方法上根據考慮的自由度及阻尼因素的不同,可有三種計算方法, 有的方法簡單但精度差一些,但經過修正后也可供一般工程人員應用;有 的方法計算繁復但比較準確。在隔振方法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采用大 質量塊方法, 一類是砧下直接隔振。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后者是近 些年來研究的新技術,其特點為投資小,簡單易行,使已運行的鍛錘改造 成為可能。在鍛錘隔振中需要彈性元件與阻尼元件,目前可選用的有大載 荷阻尼彈簧隔振器、板簧和橡膠隔振器等,以第一種元件效果最好。近些 年來,我們認識到鍛錘隔振還能直接或間接創造較大的經濟效益。
鍛錘工作時,鍛頭以巨大的打擊速度撞擊砧座,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打擊 后砧座必然獲得一定的動量。當砧座置于枕木上時,由于墊木剛度很大,砧 座動量激發的巨大動壓力經墊木、基礎、地基向四周傳播,引起附近土壤和 建筑物強烈振動,造成振動公害。鍛錘隔振技術,是在鍛錘的砧座(或與砧座 結為一體的慣性塊)與基礎之間,設置剛度較小的彈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依靠 彈性元件的變形將砧座動能轉變為彈性位能,從而大幅度緩解作用于基礎的 動壓力,有效地減少振動。下回為您講述1994年全國機械工業工作會議的故 事,想知道具體情況嗎?請關注鍛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