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機械產品的需求量增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而機械產品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鑄造、鍛造、熱處理、電鍍等基礎工藝的水平。所以,當時的機械工業部便組織各省、市機械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現狀”調查,調查的結果是生產廠點大多數規模小、 產量低技術落后、設備陳舊,條塊分割、信息閉塞,這些弊端嚴重的制約了基礎工藝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行業發展。但就在此時,國家經委和機械部便提出了要對基礎工藝生產廠點進行專業化調整改組的要求,并于年月成立了“機械工業工藝專業化調整規劃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機械部。下設鑄、鍛、熱、電鍍等四個工藝專業小組,其中鑄造和鍛造兩個小組設在機械部設計研究總院,鍛造小組組長陳錫祿、副組長朱麟豹。在機械部計劃司孫玉鼎司長的直接領導下,組織部屬設計院,對全國個主要工業城市的鍛造行業,開展調整規劃工作,這便是鍛壓協會的雛形。但這僅僅剛開始,協會后來的發展如何,又經歷了哪些歷程,咱們下回接著聊。